柏拉圖將藝術與人對美的感受統一在善底下,在他的真善美理念中,善是核心。
                                                                               
到了亞里斯多德,則是第一位將藝術視為可認識的對象。但他的文藝理論不脫技術理論(就是在說明,怎麼做才叫好藝術)。
                                                                               
美學的學科創始者-包姆嘉登,則將美學定義為一門科學,一門關於感性認識的學問。

(圖為德國哲學家Theodor W. Adorno,1903-1969)
                                           





假如康德所寫的《純粹理性批判》與《實踐理性批判》就代表人的全
部的話,那麼我們很難說明,人只有邏輯思考,以及只有在面對行為
活動時所要進行的思考,那只存在邏輯思考的人如何連結到他行為活
動上( 康德把行為活動認為與欲求能力有關),人類還有很多活動是與
欲求能力、抽象邏輯無關的,於是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便將判斷
力視為連結知性與實踐的橋樑,主要是分析人面對自然與藝術的審美
如何可能的問題。


黑格爾的《美學》則是融合了辯證法與歷史變遷的概念,並對過往藝
術史的探討,使美學的研究轉向了藝術哲學的發展。
                                                                               
這也造成有人說藝術哲學有人說美學,好像在講同一門學問,其實兩
者相似又相異,可以這麼說,美學的範疇稍微廣泛一點,包括對「自
然美」的探討,但藝術哲學則是現在美學的核心,主要範疇是針對藝
術所進行的探討。由於美學對於藝術以外的探討都不及藝術哲學的探
討來得多,使得藝術哲學幾乎就是美學的內容,所以很多人也都將這
兩者混用。
                                                                               
也或許可以這麼說,之前的美學偏重在美學本身的形上學探討,不著
重在藝術的探討,黑格爾之後,則使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在於藝術品
上。
                                                                               
阿多諾則是以評論的方式對當下的藝術品進行探討(尤其是前衛藝術),
使藝術哲學再次進行轉折,黑格爾重新閱讀過去,阿多諾則閱讀當下,
將藝術品視為真理、知識實體看待。
                                                                               
中國剛開始接觸美學時,亦是停留在「經院式的美學」,也就是不管
那些美學家爭論的多激烈,都幾乎與當時他們周遭的藝術環境無關,
不僅藝術家跟他們沒有交集,他們也只在乎西方或中國的哲學思想與
概念上的論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不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