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學著重在形上思維,但它的材料除了來自思想家的文本外,亦來自現實藝術作品的表現,而作品的表現,亦受到社會文化各個層面的影響-這就是黑格爾後所開啟的美學觀,並深深影響了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後繼受馬克思影響的學者非常多,如班雅明、阿多諾、馬庫塞、盧卡奇、
羅蘭巴特、李歐塔等當代思潮的理論家,其美學都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而將藝術與作品的探討放進社會脈絡裡作剖析。                        

  在馬克思的美學思想裡,他特別著重在意識型態的問題上,他認為,強勢階級就是那些在某特定時代擁有生產力的階級,而他們的觀點就是這個時代的強勢觀點,不屬於這階級的人就必須忍受他們的美學觀-也就是意識型態-就是一種奴役。
                         




                                                     
  而強勢階級的意識型態,首要是透過經濟的異化而強加在社會的,
  包括宗教、國家、道德、科學、藝術、家庭等種種一切,對馬克
  思而言,都是屬於特殊的生產方法,都可歸於生產的一般法則下。
                                                                               
  也就是說,在他的眼中,藝術的「美感」,是屬於意識型態的,
  若社會標準可接受的美感,則來自於強勢階級的教化,因為他們
  掌握了經濟的生產,並進而生產文化與認同。
                                                                               
  在後續的馬克思主義者,未必如馬克思的美學觀一樣,揚棄
  美的觀念,也未必如馬克思一樣,只看待藝術作品的經濟、政治、
  社會的改變是否有正確的反應。然而將藝術放進政治、經濟等
  結構裡去看待,亦開啟了藝術研究的另一面向。
                                                                               
  共產黨或威權與獨裁政黨執政下的藝術創作,尤其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
  結果藝術成了官方的宣傳工具;崇尚社會主義美學的
  創作者,會希望藝術是對社會有用的、有功能性的,內容具社會性的,
  可被大眾閱讀的,寫實主義往往是他們堅持的風格。
                                        
  當然,這樣的創作思考,則是將理論套在創作上,先預定了教條準則,
  再來創作,這有它的歷史環境與背景。

   不過據了解,馬克思本身最喜歡的藝術,是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
   或許這也可以說明馬克思強調的,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亦產生唯物史觀,其論者會從技術的演進
  來看待藝術史,將藝術風格的轉變看作是技術、工具的改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不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