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時代,藝術與技術並未分開,因此亞里斯多德使用藝術這詞時,
用的是Tekhne這個字(technic),指的是一切的製作,而我們現代所認知
的音樂、詩歌、圖畫、雕塑等藝術,亞里斯多德則稱它們為「模仿的藝
術」,並把其他技藝稱為「實用的藝術」,因此「模仿」與「實用」的
差別,也就是日後藝術與技術的分野。在亞里斯多德看來,藝術的本質
就是模仿,這是詩歌、繪畫等技藝之所以與其他技藝分殊的地方。這就
是亞里斯多德的方法學-尋找事物的異同處,將其分門別類,標示出研
究對象的本質(也就是它的特性,而其他事物所缺乏的部份),定義它,
再進行探討。

模仿是詩歌繪畫等藝術的共有特徵,然而史詩、繪畫、喜劇、悲劇等各
有不同的藝術樣式,則是在於模仿的媒介、對象、方式不同而有了各自
的屬性。
                                                                               
模仿的媒介如:色彩、形態、節奏、音調、語言等等,模仿的對象指的
是行動中的人,由事件、性格、思想構成。
                                                                               
在亞里斯多德以前,「藝術模仿自然」是一古老說法,當時的繪畫與雕
塑都是寫實手法,不過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的主要內容不是模仿自然,
而是「行動中的人」-人的遭遇、行為、人生-這主要是來自於希臘悲
劇與荷馬史詩的影響。
                                                                               
他又談到詩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必然在下列三種方式中模仿事物:
                                                                               
1.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模仿----自然的模仿
2.照事物為人們所說的樣子去模仿-社會的模仿
3.照事物應當有的樣子去模仿---理想的模仿
                                                                               
第一種模仿即是忠實的模仿,第二種模仿指的是神話傳說,第三種模仿
則是指事物的內在規律,如可然律與必然律,在這一點上,亞里斯多德
認為「詩比歷史更真實」。
                                                                               
亞里斯多德最推崇第三種模仿,他還認為藝術應當比現實更美,他說:
「畫家所畫的人應比原來的人美」,畫人的面貌時「求其相似而又比原
來的人更美」,因此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不僅是忠實的模仿,而且還應
該將之理想化。
                                                                               
亞里斯多德極力為藝術的真實性辯護,他認為藝術的真實並不同於自然
科學的真實,他曾對詩的錯誤作過分析:
詩出現的錯誤有兩種:
                                                                               
1.藝術本身的錯誤:缺乏表現力沒有把事物寫得正確,是藝術上的錯誤。
2.偶然的錯誤:不小心的錯誤。
                                                                               
因為藝術的本質是模仿,離不開想像與創造,如果詩人為了詩的效果、為
了理想化、或為了使人們相信,因此對現實事物作了扭曲或改造,都是可
取的。
                                                                               
「不知母鹿無角而畫出角,這個錯誤並沒有畫鹿畫得認不出是鹿那樣嚴重」
                                                                               
                                                                               
由於亞里斯多德所理解的歷史指的是「編年記事」的歷史,而不是後來我
們按照因果敘事(某種變遷、規律)書寫下來的歷史。然而他說「詩比歷史
更真實」亦相當程度提出說「藝術比現實更具真理價值」。
                                                                               
這是因為歷史(編年記事)所寫的事件,都是已然(已經發生)的事件,事
件前後的事件未必能看出必然性(一定會如此的特性)。詩所寫的雖然也
是個別的事件、個別的人,但他們卻帶有普遍性,合乎必然與可然的規
律。這意思是指詩會描繪出某一類型的人,雖然這個角色是個個體、個
別的人,但他身上的性格、行為、思想卻代表某種人的典型,而這個類
型的人,他在某種場合必然會說出什麼樣的話、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因此亞里斯多德認為,詩的目的,在於它能在個別中含有普遍性,詩要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通過個別的描寫揭示出現象的內在本質與規律。
                                                    

---------------------------------------------------------------------


參考書目:
                                                                               
西洋哲學故事/威爾杜蘭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
西洋百位哲學家/鄔昆如
西洋哲學史/鄔昆如
現代美學/劉文潭
西方美學導論/劉昌元
藝術的故事/E.H.Gombgich
課堂上的筆記、講義與心得感想


睿柏(RAYBO),Tue Dec  7 03:00:19 20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不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