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述簡列:
                                                                               
德希達是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他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1962年發表的《幾何學導論》獲得很高
的評價,1967年則是他大豐收的一年,發表了《論延異》、《論文字學》、《聲音與現象》、《書寫與延異》,其他主要的著作有《散播》(1972)、《哲學的邊緣》、《立場(1972)、《喪鐘》(1974)、《繪畫中的真理》(1978)、《人的目的》(1980)、《盲目的記憶;自畫像及其他遺蹟》(1990)、《胡塞爾哲學中關於「起源」的問題》(1990)、《馬克思的幽靈》(1993)、《文學行動》(1991)、《他者的單語主義:或起源的修補術》(1998)等等,這裡只是列舉一二而已,他的書寫精力非常旺盛,可以說一生在閱讀,一生在書寫,德希達的作品介於理論與遊戲之間,主要涉及的是哲學、文學、語言學等方面的問題。1972年後他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寫作泉源,但有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遊戲性特徵增強,一是範圍擴大。在這一時期德希達開始介入藝術批評領域,對美國後現代建築、繪畫的觀念有獨特的研究與影響。
                                                                               
                                                                               
2.思想脈絡:
                                                                               
德希達以尼采哲學為基本動力,發揚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的反思原則(正因為
如此,德希達有時又被稱為3H(Hegel、Husserl、Heidegger)份子),繼承並發揚
馬拉美、布朗索和巴岱等人的語言批判路線,借用並改造海德格的解構概念,集
中批判西方傳統形上學和語音主義中心。所以德希達不是一般的海德格主義者,
也不是一般的尼采主義者他是綜合胡塞爾、黑格爾、海德格,並以新尼采主義的
觀點,批判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的存在論,試圖由此找到徹底批判傳統、重
見現代文化的出路 。
                                                                               
德希達的著述試圖鬆動西方傳統形上學的理體中心主義 (Logocentrism)的思想
偏見,他認為這種理體中心主義又與語音中心主義(phonocentrism)結合在一起,
由柏拉圖建立的形上學傳統,經由盧梭、黑格爾、索緒爾等傳承下來。他認為這
種偏見將一切與某種聚斂的、同一性、非矛盾的理性邏輯不符的意義通通視為非
法。德希達反對這種狹隘的理體中心主義,但若用對立的基礎去反對形上學,只
是又落入了形上學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上,也因此他採用不確定性、模糊性、遊
戲的方式,使得二元對立的邊界模糊,在兩邊遊戲,採用的策略就是書寫,譬如
他所創造的字「延異」(differance)既意味著延遲,又意味著差異;增補(supplement)
又意味著增加、替補;pharmakon既意味著毒藥,也意味著醫治(良藥)等等,這就
鬆動了形上學二元對立邏輯的實踐運作,而其運作所依據的三個法則:1.同一律
─(A是A)2.矛盾律(或稱非矛盾律)─(A不可能是非A)3.排中律─(不是A就是非A),
德希達將這種非此即彼的二元邏輯變成一種解構邏輯:即此又彼,或者說是非此
非彼。他用這種方式把可明確的概念變成模糊的特徵,而這特徵絕對與自身同一,
而是包含著與自身不同的意義,從而自相矛盾,與自身相異,便運作邊被消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不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