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ifesta 「宣言」展(又名歐洲藝術宣言)
源起
‧ 時間:1996年
‧ 動機:有鑑於大型美術展傳統和定義,被威尼斯雙年展及卡塞爾文件
展樹立,展覽內容表現或被策劃人一手主導,或被各國民族主
義充斥,於是1996年幾評論家聯合在一起對外發表第一屆「鹿
特丹宣言」。
宗旨
‧ 突破傳統模式限制,另尋其他途徑組織美術展覽,並提供東歐共產國
家藝術工作者的發言論壇。
特點
‧ 1.無繪畫雕塑,作品完全在展出地就地取材,與當地人文、社會、建
築環境直接對話。
‧ 2.輪流接辦,即在一國展出後,下屆即由另一國接辦;展覽經費來自
各國政府。
‧ 3.無國家館、及名額制度,而倡導刺激滋長「歐洲創造活力」,使在
歐陸工作的藝術家、研究策劃員、畫廊、美術館之間形成緊密的藝
術網。
沿革
第一屆
http://www.manifesta.org/manifesta1/statemnt.htm
‧ 由五位當代藝術策展人組成,分別來自巴塞隆納的羅莎‧馬丁奈滋
(Rosa Martinez)、莫斯科的維克多‧米希阿諾(Viktor Misiano)、
維也納的漢斯‧歐布理斯特(Hans Obrist)、倫敦的安得魯‧瑞騰
(Andrew Renton)、布達佩斯的凱特林‧耐瑞(Katalyn Neray)。
‧ 他們從現行一系列主題中整理出思想脈絡,以「告別移民」為主題,
發展成包括75位藝術家12國家的展覽,於1996年在鹿特丹當代藝術
中心首次登場。
第二屆
http://www.manifesta.org/manifesta2/f/manifest.html
‧ 1998年策劃小組已減至三人,有巴黎、維也納(原籍奧地利,居住
在法國巴黎)的Robert Fleck;斯德哥爾摩的Maria Lind;布魯塞
爾的Barbara Vanderlinden,採無主題方式,邀請的藝術家也減至
47位,以配合地主國展出空間之容量,盡量使展覽規模人性化,策
劃人同時採取自由主題方式,但作品內容將避免哲學性的陳腔濫調,
而重視藝術家個人的實際經驗。
展出地的網絡模式:
1.盧森堡當代美術藝壇(Casino-Luxembourg-Forum d'art contemporain)
2.盧森堡國立歷史及藝術館(Musee national d'histoire et d'art)
3.盧森堡歷史文物村(Musee d'Histoire de la Ville de Luxembourg)
4. J. P. Pescatore-Villa Vauban博物館
5. C. P. C. A. 12,rue du Puits
6.盧森堡其它城市
展出時間:1998年6月28至10月11日
第三屆
http://www.manifesta.org/manifesta3/index.htm
‧ 展出地點:盧布爾雅那
‧ 策展人:原籍意大利,定居美美的佛蘭契斯哥‧波那米(Francesco
Bonami)、荷蘭的歐雷‧布曼(Ole Bouman)、斯洛伐克的
馬利亞‧希拉娃久娃(Maria Hilavajova)、奧地利的凱薩
琳‧隆貝格(Kathrin Rhomberg)。
‧ 策展概念:「疆界征候群」(Borderline Syndrome)
‧ 展出藝術家:近70位
第四屆
http://www.manifesta.org/manifesta4/index.html
‧ 地點:法蘭克福
‧ 時間:2002年5月底揭開序幕至8月25日,展期三個月。
‧ 規模:共計展出來自20多國家近80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計畫。
‧ 經費:總經費達210萬歐元(約190萬美金),其中40% 用在支助藝
術家製作新作品上。
策展人
‧ 羅馬尼亞籍、索非亞當代藝術中心創辦人兼現任館長
依亞拉‧布諾娃(Iara Boubnova)
‧ 西班牙籍、現任巴塞隆納達比埃斯基金會策展人
奴莉亞‧瑪優(Nuria Enguita Mayo)
‧ 法國獨立策展人
史蒂芬妮‧童布蕾(Stephanie Moisdon Trembley)
策展方式
承襲前幾屆,亦採用網絡模式,動員了法蘭克福市的各大小美術館、藝術機構和空間:
藝術協會(Kunstverein)、藝術中心(Schirn Kunsthalle)、市立美術館
(Stadelsches Kunstinstitut)、法蘭克福美院附設Portikus展覽館、前工業用地
Frankensteiner Hof以及火車站、飛機場、河岸等公共空間等。
策展理念
以提拔新人為主的遊牧雙年展
‧ 刻意捨棄具有化約性的主題思考,拒絕提出一個明確主題,強調呈現歐洲年
輕藝術的多樣與複雜風貌。
‧ 策展人之一的童布蕾說,本屆Manifesta 旨在「織造出一個景觀,呈現不同世
界中所存在的張力、差距、相異、文化之間的過渡與流動、不同形態的現代性
以及在不同縫隙、間隔中的產生之物。」
特色
‧ 無明確主題亦或一個串連70多件作品的清晰思路或觀點
‧ 「資訊空間」的大量擴張,旨在超越單單一項視覺性展覽,它同時試圖建立
藝術資料庫,並藉由這些資料的分享與交流,發展一個泛歐洲藝術合作網絡。
批評:
‧ 藝術思想或潮流的更新速度並沒有一般人所想像地快速。(童布雷)
‧ 雖然藉由大量的資訊建立起藝術家資料庫,但也因為資訊大量的膨脹,每個
藝術家的個人資料並不如想像中的豐富。
‧ 無可避免的商業化
‧ 政治姿態顯露,使作品流於口號的呼喊與教條式的說理。
Manifesta與台灣的C02「台灣前衛文件展」的比較:
相似的地方有:
1. 以新起的年輕藝術家為主(年輕指的是創作資歷),強調開放、自由與多元。
2. 不預設主題(仍有其策展概念,但無明確的主題訴求,或是從一連串的系列主
題中整理出思想脈絡以作為主題)
3. 策展地點採取網絡模式,串聯各單位機關的場地作為展演空間
4. 作為對當下新興藝術創作的觀察,並對藝術家作資料整理。
以上各點可說是C02相較於台灣當前大型美術展所發起的理念,不同的是Manifesta
是由策展人於每兩年的雙年展期間,奔波於歐洲各地的藝術家工作室,以作為對他們創
作的了解,並從中挑選出可參展的藝術家,就這點而言,C02的徵件報名相較之下是更為
開放的,可藉由這樣一個開放自由的平台形式,以達到對台灣新興創作者觀察的普查目
的,這也是C02發起人的企圖心。
第五屆
http://www.manifesta.es/cas/manifesta/quees.htm
第六屆(被取消了)
http://www.manifesta.org/manifesta6/index.htm
歐洲宣言雙年展(Manifesta 6) 雙年展將第一次演出法庭相見的情節!
http://www.oui-blog.com/emerson/archives/017666.html
參考資料
‧ 宣言網站
http://www.manifesta.org/index1.html
‧ 文建會-世界重要國際性視覺藝術展資訊及競賽
http://www.cca.gov.tw/Culture/Arts2/
‧ 美術同盟網站(簡)
一場失焦的盛宴,余小蕙 2002/7
http://arts.tom.com/zhanlan/Manifesta/index.php
延伸資料:
C02台灣前衛文件展
C04台灣前衛文件展:藝術轉近
C04台灣前衛文件展-失語 (鳳甲美術館)
http://www.hong-gah.org.tw/info/20041120/main.htm
C04台灣前衛文件展-閒暇、慶典、恩寵(東吳大學城區部藝文中心)
http://co4.blogspot.com/
C06「度」(Do)台灣前衛文件展
http://www.co6.deoa.org.tw/index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