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時間關係可分為「銀幕時間」(放映時間)
「故事時間」(整個故事所涉及的歷史脈絡)
「情節時間」(劇情時間)
在一部片中,情節與故事的時間是差異最大的,就如一個
三年的故事,在一個發生在三天內的情節中被透露出來,
然後這三天的時間被濃縮在90分鐘的時間被放映出來。
觀眾都是電影的情節內容來建構故事的時間,情節時間是
從故事時間篩選出來,放映時間從情節時間所決定。
例如七夜怪談,情節時間約兩個多禮拜,那群高中生遇害到菜菜子的七天日夜、
真田廣之隨後幾日遇害,此為情節時間,也就是劇情時間是敘述從菜菜子這幾個
禮拜來與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
但七夜怪談的故事更可回朔到貞子遇害開始,時間橫跨到30年前。
故事裡有很多個情節,有各自的情節時間,一般來說,電影的總情節長度是包括
從故事裡被特別強調的事件長度,例如阿甘正傳從阿甘幼年到長大,故事時間很
長,但只選擇幾個有意義的特別事件來講,也就是觀眾所能看到的劇情部份,那
情節時間就比較難算,打橄欖球+入伍+打越戰+見總統+釣魚+跑步+結婚+....
這故事的時間從阿甘幼年一直到他送兒子上學,但我們不可能完整的經歷所有阿
甘的一生,只能從有限的電影放映時間中看到了幾個阿甘生命中被強調出來呈現
在觀眾前較有意義的情節。
以下幾部是情節時間很短的電影:
蘿拉快跑,情節時間20分鐘
日正當中,跟片長一樣,85分鐘(因主角們的生命長度與片長一樣而著名)
鬥陣俱樂部,因為故事呈倒敘法的關係,實際時間約五分鐘。
紅磨坊,主角打一篇文章的時間,一樣是倒敘法的關係。
當然,關於倒敘的情節,究竟該以首尾呼應的部分為實際的劇情時間,還是該以
最佔銀幕時間的倒敘情節為主要的劇情時間,每個人的認定不同,有的人認為倒
敘只是一種敘事手法,主要的劇情仍是被倒敘的劇情,如搶救雷恩大兵。
有些導演喜歡以非線性的方式玩弄電影時間,如昆丁塔倫提諾的《黑色追緝令》,
時間被分裂,多線發展的情節被交插剪接到一個咖啡廳中的搶案中。
其實除了銀幕時間、情節時間、故事時間外,情節時間中又包含了心理時間,
例如有部死刑犯之死的黑白片,叫《河橋事件》,從準備到吊死死刑犯的時間
只有短短一兩分鐘的時間而已,但故事中的情節又演了很長的部份是死刑犯掙
脫了繩索、掉進河裡、逃跑的過程、最後終於逃回愛人的懷抱。
但鏡頭最後一轉,原來剛剛全是死刑犯的幻想,他還是被吊死了。
剛剛幻想的那段情節就是所謂的心理時間,心理時間是電影情節裡的
非物理真實的部份。
又如《蘿拉快跑》,當蘿拉或她男友快死時,彌留之際,回想到以前在床上所講的
一些話,這也是情節中的心理時間。
各種時間關係不是分開的,而是互相包含的,如何在靜默一到三個多小時的銀幕
時間讓人享受到奇妙的時空交織的變化,就是電影最有趣的地方。
- Oct 05 Fri 2007 01:05
電影的時間關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