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2.jpg

生活在液態現代境況下,有如行走在地雷區:每個人都知道爆炸可能隨時隨地發生,但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它會到來、會發生在什麼地方。在一個全球化的星球上,這種境況是普世性─沒有人可以豁免,也沒有人可以為其後果購買保險。

─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

 「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來自美國俚語,比喻雪上加霜、情況越來越糟的處境,但這都比不上直譯「當大便打到電風扇」的意象更來得鮮明:大便本是眾人避之唯恐不急的穢物,又打在電風扇上濺得到處都是,呈現了一種既噁心又可笑的荒謬情境,成為本次展覽的基調。

 李錦明的創作生涯,一直在探討全球化的當代社會下,個體於台灣後殖民文化中的歷史軌跡與生存處境。本展脈絡來自他父親生前口述台灣於二戰遭美軍轟炸的真實經驗,因此他從2017年在新苑藝術推出個展「So it goes就是這樣」,便以戰鬥機作為強權迫近的敘事符碼開展創作議題;2018年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個展「彈彈的哀傷」,強化了列強的炸彈在台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轟炸的意象;本次主題「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則是從戰鬥機的螺旋槳概念發想,描繪政治受財閥的貪婪牽引,造成了一連串的災難,個體身不由己,被捲進各種事物攪和在一起的漩渦。由於李錦明以倖存者的視角進行創作,也由此構成了「倖存三部曲」。

 在本展中,可看到李錦明的作品樣貌具有情緒奔放的筆觸、反差強烈的色彩等來自表現主義的質素,而漫畫式的誇張造型、對流行文化的採掘,則帶有普普藝術的精神,這次更透過超現實的狂想,希望以黑色幽默的魔幻情節,將負面的事物轉化為正能量的趣味,傳達一種在狡詰多變的世界中隨興自在的應對態度。

 雖然作品內容充滿隱晦、怪誕、歧義的符碼,如希臘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癲狂醉態下的迷離囈語,不過我們依然可藉由以下梳理的路徑,走入李錦明的創作世界。

 

imageimage

凝視卑屈,反轉強權

  李錦明經常在創作中,表現事物「軟、爛、弱」的狀態,這是他從台灣後殖民文化的探討中,發展出「卑屈表現主義」風格(Abject Expressionism)。「卑屈」或譯為「賤斥」,來自政經或文化權力體系的貶低、壓抑、邊緣化進而產生焦慮、不安定、自我放逐的卑微與屈從心態,而他認為「卑屈表現主義」則是要以面對、接受、乃至熱切的態度,品嘗「悲屈」的歷史與情緒。

 這種「卑屈」體現在李錦明創作中的,無論是從過往至今的展覽主題,或對屍體、腐敗食物的描繪,或隱沒在飛濺筆觸中的渣滓,它們被施以聖光,遁入觀照的視野;畫面上瀰漫的煙霧或繚繞的光影,亦總以黏稠的姿態呈現,加上李錦明直接在畫布打草稿,逐步調整完成作品,因此畫面上保留了許多曖昧不明的筆觸以及略為崩解的輪廓,使得作品的外貌帶有泥濘的流體特徵。

 發展出「賤斥」理論的哲學家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認為,主體的形成所產生的排他性,最具代表的例子便是人藉由嘔吐出不屬於身體系統的異質物,或排泄出髒污,就是以「賤斥」的行為達成自身的淨化,而對於腐爛物的厭惡感不僅是生理的反應,也是建構主體秩序的象徵,從而引伸到文化象徵系統為了維持既定秩序、避免主體消亡的恐懼,將某些事物視為禁忌予以賤斥的文化理論。

 李錦明運用這些受賤斥的符碼鬆動文化規範宰制的道德秩序,解放受壓抑的慾望,嘲諷主流符號,讓被排斥的他者得以正視。除了直接描寫,他也大玩形象反轉,使原本構造堅硬的物件變得脆弱,兇猛強大的物種顯得卑微弱小,例如《車子碾過的飛機》裡毀損扭曲的戰鬥機、或《Woof》被公車追趕的恐龍等,即是將具有侵略性的強權象徵,化為卑屈物件,又或者透過腐化衰敗的《地獄拉麵》、《珍奶》,使「美食消費」成為「消亡」的聖像。

 imageimageimageimage

液態境況的不確定性

 李錦明的作品以恣意塗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充滿著變動不安的處境,蘊藏的精神狀態,恰巧對應著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的「液態世界」。

 包曼以「液態的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詮釋當代社會情境,他認為數位科技的發展,大幅縮減了時空的限制,「現代性」追求效率至上的理性精神,已從控制土地與勞動力建立穩定量產秩序的「固態」社會,走向標榜靈活、彈性、容易流動的「液態」社會,包括臨時性的人際關係、短期的僱傭、生命周期短暫的產品,以及可輕裝上路的資本。

 然而「液態性」的境況也意味著一種「不確定性」的恐懼,包曼形容那是對未來無所知悉、莫可奈何,也難以名狀、無法捉摸與定位的綜合感覺,而這種氛圍不斷出現在李錦明的作品中,最鮮明的意象是《66號國道》,描繪他在美國留學時,於國道開車撞死一隻飛鳥的意外,殘留在車窗上的鳥隻身影,映照了個體面對全球化權力機制的恐懼,只是這次他扮演的是象徵工業化的權力者,受全球化影響跨越國境進行學習,而代表著體制的公路穿越了飛鳥的路線,擾動了本土的生態社群,意味在全球化影響下,在地生態若不小心迴避,最好順應路線,否則隨時可能遭受無情撞擊。

image

寓身困局自嘲,見證世局乖違

 李錦明這次推出的新作,有很大的部份放在對於困局的描繪,如《魔術師在現場》裡被圈住的恐龍,在《擲骨人》裡被釘住的章魚與手忙腳亂的超能者,或是《掛在那裡-2》呈現一個抓著握把在天空擺盪的人等,畫面中的角色都陷入了某種無法掙脫的情境,反應著他們對於局面的無能為力。

 此外,《Woof》、《後熵年代》、《珍奶》、《倖存者》等作品畫面上可看到網狀結構的意象,大多是意義不明的交叉線,這些符碼可視為藝術家潛意識投射的網羅,隱喻了規範化的體制、僵固化的系統,也強化了作品予人束縛、雜亂的感受,呈現一個躁動、騷亂、錯雜的世界,對應著受權力拉扯、網路穿透、慾望橫流的現實社會。

 本次的個展作品無論是取材自李錦明的軍旅生涯、父親的口述戰爭史或日常生活的感觸,皆是在表現框架中的個體如何生存的處境,這裡面沒有歷史洪流、時代巨輪,他採取了小敘事的觀點,帶入個人情感經驗,呈現一個思緒紛紜的碎片世界,挾帶著悲喜交加的矛盾,形象看似面目猙獰,也有詼諧自嘲的趣味,這種衝突感使得作品產生複雜的面貌,留下耐人尋味的謎題。

 雖然甜美的畫作更受市場歡迎,然而這背後運作的經濟邏輯,正是李錦明意欲除魅的魔鏡,因此他不製造引人入勝的幻象,拒絕觀者逃逸到藝術建構的烏托邦,而是以放浪形骸的形象示人,見證世界的乖違。不過,若觀者願意隨著流動性的筆觸去趨近畫面上這些幽微的「隱慾」,亦能暫時擺脫現實的網羅,獲得褻瀆的快感。

imageimage

imageimage

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李錦明個展
日期:11.30-1.15
開幕:12.4(五) 10:30
地點:正修科技大學行政大樓11F藝術中心
講座:液態境況下的倖存者邏輯─李錦明的卑屈狂想
時間:12.23(三)10:00-12:00
地點:正修科技大學行政大樓9F藝術專業教室
arrow
arrow

    貓不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