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將藝術與人對美的感受統一在善底下,在他的真善美理念中,善是核心。
到了亞里斯多德,則是第一位將藝術視為可認識的對象。但他的文藝理論不脫技術理論(就是在說明,怎麼做才叫好藝術)。
美學的學科創始者-包姆嘉登,則將美學定義為一門科學,一門關於感性認識的學問。
(圖為德國哲學家Theodor W. Adorno,1903-1969)
假如康德所寫的《純粹理性批判》與《實踐理性批判》就代表人的全
部的話,那麼我們很難說明,人只有邏輯思考,以及只有在面對行為
活動時所要進行的思考,那只存在邏輯思考的人如何連結到他行為活
動上( 康德把行為活動認為與欲求能力有關),人類還有很多活動是與
欲求能力、抽象邏輯無關的,於是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便將判斷
力視為連結知性與實踐的橋樑,主要是分析人面對自然與藝術的審美
如何可能的問題。
黑格爾的《美學》則是融合了辯證法與歷史變遷的概念,並對過往藝
術史的探討,使美學的研究轉向了藝術哲學的發展。
這也造成有人說藝術哲學有人說美學,好像在講同一門學問,其實兩
者相似又相異,可以這麼說,美學的範疇稍微廣泛一點,包括對「自
然美」的探討,但藝術哲學則是現在美學的核心,主要範疇是針對藝
術所進行的探討。由於美學對於藝術以外的探討都不及藝術哲學的探
討來得多,使得藝術哲學幾乎就是美學的內容,所以很多人也都將這
兩者混用。
也或許可以這麼說,之前的美學偏重在美學本身的形上學探討,不著
重在藝術的探討,黑格爾之後,則使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在於藝術品
上。
阿多諾則是以評論的方式對當下的藝術品進行探討(尤其是前衛藝術),
使藝術哲學再次進行轉折,黑格爾重新閱讀過去,阿多諾則閱讀當下,
將藝術品視為真理、知識實體看待。
中國剛開始接觸美學時,亦是停留在「經院式的美學」,也就是不管
那些美學家爭論的多激烈,都幾乎與當時他們周遭的藝術環境無關,
不僅藝術家跟他們沒有交集,他們也只在乎西方或中國的哲學思想與
概念上的論爭。
- Oct 27 Sat 2007 03:06
美學觀念的幾處轉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