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her 的作品《Rind》1955人的認識能力,必伴隨著種種不同的經驗,經驗的累積是知識的基石。經驗的方式又包括閱讀與現實體驗,但對於所經驗的狀態又分為三種:超驗、先驗、後驗。
                                                                               
後驗就是必須體驗後才知道的,例如這杯水熱不熱。超驗就是超出體驗之外的,一般人無法共同體驗到以形成普遍共通經驗,如神、鬼的存在,夢境。先驗是先於經驗就能知道的,如邏輯或一般已經驗過後的知識常識,如1+1=2,人都會死。

(圖為Escher 的作品《Rind》, 1955)




-----------------------------------------------------------------------------------------
但這三種區分並非表示人類的經驗活動完全是區別開來的,我們很可
能在同一活動中交雜著三種經驗方式。
                                                                               
而這種特別經驗往往會出現在藝術的創作與審美活動中。
                                                                               
面對一篇詩作、音樂、小說、電影、繪畫等作品,我們必須先看過聽
過才知道,而我們對這件作品的感受與聯想,卻是超驗的心靈活動,
然而對於一些已具備藝術史與藝術哲學知識的人來說,他對於這件作
品的認識,有部份已是先驗層面的了。

---------------------------------------------------------------------------------------
超驗活動可說是一種主觀真實,即使有不同的人宣稱他們各別經驗
了共同的超驗活動,如聽到神的聲音,但仍然難以由第三人檢驗他
們是否聽到了同樣的聲音,因此超驗所宣稱的真實,是主觀的,信
者恆真。
                                                                               
先驗的真理則是藉由經驗或邏輯論證所形成建立起來的,但事實上
也往往在後來的新發現或知識的進步而改變先驗的認知。先驗的事
物常以貌似真理的情形出現,這是因為人的活動力有限,感官能力
有限,還有工具媒介的影響,以及道德倫理的因素,例如社會學家
並不能為了了解人的心智發展能力,於是把一個嬰兒丟到荒島去觀
察;心理學家也不能因為想了解腦細胞與心靈活動的關係,就把人
腦剖開測試分析,只是透過種種儀器與取代的方式去測試實驗。
                                                                               
而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就是為了從邏輯推論的方式,確立知識的先驗原則,為思維的能力
劃定範疇。因此他的三大批判不是透過後驗的科學實驗,而是為我
們的思維區分與統整出結構與方法。

後驗的方式乍看之下最為真實可靠,其實不然。因為人的感官能力
是不足的,常會受到遮蔽,受到視覺與聽覺的欺騙,假如人的知識
一切都要透過後驗而來,那麼人所知的將會非常的有限,而且往往
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不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