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有三個部份:理智、意志、情慾。
理智使人聰慧
意志讓人勇敢
情慾應該節制
只有讓理智支配意志並節制情慾,使之各盡其性,才能
符合正義,才是理想的人。
在柏拉圖看來,國家是個人的放大,因此國家的組成,
亦是相應的分為三個階層:
理智-統治者-哲學家皇帝
意志-保衛者-武士
情慾-勞動者-農工商等一般平民
文藝呢?是屬於情慾的,不但不能給人帶來真理,且逢迎
人的情慾,摧殘人的理性,褻瀆神明,傷風敗俗,不利於
培養未來理想國的統治者,因此必須對文藝實行嚴格的審
查制度,將那些違背貴族倫理政治需要的作品無情的加以
清洗,把詩人從理想國驅除出去!
柏拉圖給詩人列有兩大罪狀:
1.荷馬和悲劇詩人的作品最嚴重的毛病就是說謊,歪曲神
與英雄的性格。
(詳見荷馬史詩裡,諸神的鬥爭、欺騙、亂七八糟的情慾...)
這會使年輕人以神明作榜樣找到藉口,等於慫恿年輕人幹
壞事...
2.為了討好觀眾,詩人總不讓情慾受理智控制。
這會培養人性中低劣的部份,摧殘理性的部份,尤其是悲
劇,總是盡量讓人遇到災禍而感傷的哭一場,柏拉圖認為
這是「拿旁人的災禍來滋養自己的哀憐癖」。
喜劇也一樣,使人在無意中沾染小丑的習氣。
但也因此,柏拉圖亦承認藝術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所以更
要加以小心嚴格的控制,否則可能會對兒童性格的形成造
成深刻的影響。
所以,除非詩人或藝術家能證明他的詩歌或作品對國家人
民是有益的,不違背真理的,這樣他們才能進入理想國內。
作品只能寫美好的事物,使人從作品中培養對美的愛好,
耳濡目染在優美的作品裡,形成融美於心靈的習慣。
所以柏拉圖對文藝的要求,就是文藝要服從哲學與政治,
文藝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人群,所以要從國家利益與人生
角度來考察文藝,要求藝術表現出真善美,並禁止有害的
作品在社會中流傳,腐蝕人心。
(這段發表於Mon Nov 8 03:28:03 2004 )
-------------------------------------------------------
這裡要補述的是,柏拉圖一方面認為詩人的靈感來自於神喻,
卻又一方面說要把詩人逐出理想國。這樣似乎違反了神?
這是因為,並不是每個詩人都能達到柏拉圖的要求-
能夠獲取"靈感"、進入迷狂狀態,創作出具有神喻的作品...
也就是說,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提出的,是一個"好的"詩人所
應該有的"標準",那就是"不說謊"、要寫出符合真善美的作品,
這樣的作品才具有神的真理旨喻,這樣的詩人才能進入理想國
內。
在柏拉圖眼中,一般的詩人所作的作品,都過於放縱情慾,強
調情感表達,也因此柏拉圖認為,一件好的作品,獲得靈感的
作品,是具有真善美的性質,才是傳達出神喻的好作品,這樣
的詩人才能留在理想國內。
柏拉圖本身也是個詩人,所以他能根據創作經驗,以此認為那
種迷狂與獲取靈感的狀態 "有如神助"一般...
然而到了《理想國》,則是從藝術家個人的創作狀態轉而從國
家整體的角度談論藝術家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所以他為文藝應該符應理想國而定下了高標準,這是使藝術臣
服在政治底下,這種想法一直到現在也是普遍存在,國家機器
往往會利用藝術審查來控制人民的意識型態,透過藝術來教育
人民素養等等,因此國家機器對藝術的態度強調的是"節制",
而不是自由,要的是教養,而不是解放。
回到開頭,我們一開始談到了雅典當時的狀況,由於政治紛亂,
柏拉圖又見到蘇格拉底被一群沒有教養的民眾宣判了死刑,也
因此形塑了他的保守政治態度,他對藝術有這樣的想法,只因
為他認為這樣最符合他所生存的那個時代的需要。
-------------------------------------------------------------
參考書目:
西洋哲學故事/威爾杜蘭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
西洋百位哲學家/鄔昆如
西洋哲學史/鄔昆如
現代美學/劉文潭
西方美學導論/劉昌元
藝術的故事/E.H.Gombgich
課堂上的筆記、講義與心得感想
睿柏(RAYBO),Thu Nov 25 04:45:02 2004
- Apr 23 Sun 2006 03:10
[美學摘要][柏拉圖]文藝的社會作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